滨海市刑侦支队沉浸在“像素迷城”案件告破的喜悦余韵中,然而,这份轻松并未持续太久,新的危机便如暴风雨般骤然降临。这日清晨,阳光轻柔地洒落在支队的窗台上,给室内带来一丝温暖与宁静,却被一通急促的电话铃声瞬间打破。
“你好!刑侦支队吗?滨海市高档别墅区发现一具女尸,情况十分诡异!”电话那头传来辖区警员焦急的声音,话语中透露出案件的不寻常。
“全体集合!”陈昭当机立断,一声令下,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迅速整理装备,准备奔赴新的战场。孙鹏一边匆忙套上外套,一边忍不住嘟囔:“怎么刚消停两天,又来活儿了,这案子该不会也和游戏似的,整出个什么隐藏关卡吧?”林薇月白了他一眼,催促道:“就你话多,赶紧走!”
警车闪着警灯,呼啸着驶向别墅区。远远望去,一栋栋豪华别墅在郁郁葱葱的绿树环绕中若隐若现,本该是一片宁静祥和的富人聚居地,此刻却被紧张和恐惧的氛围所笼罩。案发现场的别墅外,警戒线已经拉起,将好奇的邻居们阻挡在外,他们围在警戒线外,窃窃私语,脸上满是惊恐与好奇交织的神情。
林薇月和陆沉作为技术骨干,率先进入地下室。地下室里弥漫着一股阴森的气息,灯光昏暗且闪烁不定,仿佛随时都会熄灭。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不禁想起之前案件里那充满科技感的犯罪手段,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一具被液态氮急速冷冻的女尸静静地躺在特制的“冰棺”中,全身泛着青白色的寒光,仿佛一座冰冷的雕塑。而女尸面部却凝固着一抹诡异的微笑,那笑容在这阴森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惊悚,仿佛在无声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场景太瘆人了,跟科幻电影似的。”孙鹏忍不住搓了搓胳膊上的鸡皮疙瘩,尽管他见过不少血腥恐怖的案发现场,但眼前这一幕还是让他感到一阵寒意。
林薇月蹲下身子,强忍着内心的不适,仔细观察女尸。凭借着多年的法医经验,她很快在死者的指甲缝里发现了一些荧光物质。“陆沉,快看看这个,感觉不一般。”她招呼陆沉过来,同时小心翼翼地收集着这些荧光物质,生怕遗漏任何一点线索。
陆沉赶忙拿出随身携带的便携式检测设备,对荧光物质进行初步检测。检测过程中,他的眉头渐渐紧锁,神情越发凝重。“这荧光物质成分特殊,我得带回实验室详细分析。不过从目前检测结果来看,它和市面上已知的荧光材料都不一样。”陆沉深知,这种特殊的荧光物质很可能是解开案件谜团的关键线索。
与此同时,陈昭正在别墅客厅里询问报案人——死者的未婚夫林海。林海身着一身考究的西装,剪裁合身的西装凸显出他的身份与地位,但此刻他的眼神中却难掩悲伤与慌乱。“我...我早上来地下室拿东西,就看到晴晴...她怎么会这样...”林海的声音颤抖着,仿佛还没有从这突如其来的噩梦中回过神来。
“林海先生,您是从事哪方面工作的?”陈昭敏锐地察觉到林海的异常,一个看似冷静理智的人,在面对未婚妻的死亡时,表现出的慌乱似乎超出了正常范围。
“我...我是在生物科技实验室工作,主要研究一些冷冻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林海的回答让在场的警员们心中一紧,冷冻技术与死者被液态氮急速冷冻的死状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
回到警局后,陆沉立刻一头扎进实验室,全身心投入到荧光物质的分析中。他坐在实验台前,各种精密的仪器在他熟练的操作下有序运转,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仿佛是案件背后隐藏的密码。他首先利用光谱分析仪对荧光物质的成分进行详细剖析,试图找出其独特的化学构成。在经过多次反复的检测和对比后,他发现这种荧光物质含有几种极为罕见的微量元素,这些元素的组合在常规的荧光材料中从未出现过。
而林薇月则马不停蹄地开始调查死者苏晴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轨迹。她走访了苏晴的邻居、朋友和同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了解苏晴情况的人。在与苏晴的闺蜜交谈中,林薇月得知苏晴最近几个月来一直忧心忡忡,时常提到对林海的研究感到担忧,甚至有一次苏晴还说她觉得自己好像陷入了一个无法挣脱的危险计划中,但具体是什么计划,她并未透露。这一信息让林薇月意识到,苏晴与林海之间的关系远比表面上看到的要复杂得多,感情矛盾与林海的研究之间可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很快,陆沉有了重大发现。他兴奋地找到陈昭,报告自己的分析结果:“林队,荧光物质的成分和林海实验室正在研发的一种特殊涂料匹配,这种涂料具有良好的低温耐受性,主要用于他们实验室的冷冻设备。而且,根据我对涂料特性的分析,它在低温环境下会发出一种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弱荧光,这与我们在死者指甲缝里发现的荧光物质特征完全相符。”这个发现进一步将嫌疑指向了林海,使得案件的调查方向更加明确。
另一边,林薇月在走访中也收获颇丰。她从邻居们的口中得知,苏晴和林海最近虽然在筹备婚礼,但两人的感情似乎并不像表面那么和谐。有邻居透露,曾多次听到他们在别墅里激烈争吵,内容似乎和林海的研究有关。而且,就在案发前几天,有一辆陌生的黑色轿车经常在别墅附近徘徊,邻居们猜测可能与林海或苏晴有关。这一消息让林薇月意识到,感情矛盾与林海的研究可能是案件的重要突破口,而那辆神秘的黑色轿车或许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此时,陆沉又在别墅的智能家居系统日志中发现了异常。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软件,终于成功恢复了被篡改的部分数据。“陈队,案发时间段,地下室的温控记录被篡改过,但我还是恢复了部分数据。在苏晴死亡前后,地下室的温度在短时间内从正常室温骤降至零下196度,而且这个降温过程完全符合液态氮急速冷冻的操作模式。并且,从系统日志的操作痕迹来看,有人通过特定的加密指令对温控系统进行了远程操控,这绝非一般人能够做到,很可能是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所为,这与林海的专业背景高度吻合。”这一发现无疑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更加坐实了林海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