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对错。”刘莲并不上当。
“为什么?”人们不解。
“虽然你们拜的是一个神像,但是你们对神的认知却产生了两个神明。一个神明可以接受猪头作为祭品,另一个神明不能接受猪头作为祭品。这两个神明都是你们想象出来的,所以没有对错之分。”刘莲说。
“胡说什么?怎么说是我们想象出的神明。她是真实存在的神祗。”有人反驳道。
“你并没有见过神,你对神的认知都是前人告诉你的。如果让100个人描述神的世界和神的特点,你就会得到100种结果。这足以说明神都是基于人的想象而存在的。”刘莲总结道。
“人体如此奥妙,世界如此美丽,难道没有一个造物主吗?这个造物主就是神。这并不是基于人的想象,而是客观存在。”有人说。
“不错,我也认为造物主是真实存在的。造物主应该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道,中国人说三尺头上有神明,其实这个神明也应该就是道,人和道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形成了道德这种法则,从而对人起作用。
然而神大多是基于人类形象的幻想创造出来的,也有可能是外星人来地球让人类产生的精神崇拜,或是对自然、物品的盲目崇拜。”刘莲想了一下回答。
“那造人的女娲是道,还是神?”有人问。
“无所谓啦,所有生命体都是道的外显。也许女娲只是外星人,是来地球上的研究生命进化的科技人员。她将很多物种进行了改良,于是创造出了现在的人类。即使她创造了人类,现在也没有多少人类祭拜女娲呀。主要是传说中女娲补天后耗尽精力死了,所以拜她没有好处。不论神话传说的真假,人类还是有点唯利是图呀。”刘莲调侃道。
“小姑娘,你可不要乱讲话呀,你知道吗?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我家孩子去年生病,就是在斗姆元君像前拜了拜,后来就好了。神明尊贵可不是我等凡人可以随意胡说的。”一个好心的中年大叔提醒道。
然而,这话却引起了道士的关注:“李大叔,你的孩子并不是我去看好的嘛,明明给他用了针灸和艾灸,你怎么说是拜神拜好的?”道士不满的插话,引起了众人的注意,这时候众人才发现,原来大师就在边上。为什么大家一开始都忽略了呢?
“大师,对不起,我说错话。我孩子病是您看好的,但我也去拜了神,双管齐下,不算完全胡说。”大叔解释道。
“信则灵,不信则不灵。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说明人的信心对事物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正信可以导致好的结果。信心丧失,做事就半途而废了嘛。但是后来这句话也被很多邪教拿去用来骗人,有的邪教骗子自称能给人治病。但需要别人捐献家产,如果没治好就说对方信心不够,还需要多捐些,以此为借口去敛财。所以现在说信则灵,不信则不灵这句话的往往是骗子。”道士总结道。
“原来如此,我觉得这句话可以改成:正信则灵,迷信不灵。正信是正确的信仰、正当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赖。正信的内容必须具备三个主要的条件:永久性、普遍性、必然性。换一个方式来说,便是过去一向如此,现在到处如此,未来必将如此。凡是对于一种道理或一桩事物的信仰或信赖,如果经不起这三个条件的考验,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刘莲补充说。
“你举个具体的例子,说说什么是正信,什么是迷信。”有人问。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就是正信。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这就是迷信。”刘莲答。
“说得好!”众人接受了这个观点。于是不再纠结什么祭品,继续参与到新年祈福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