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放下杯子,走到大屏前,挥手调出数据沙盘:“麦总,你上次说的‘引流装置’,可以启动了。”
“已经准备好了。”麦麦提点头,“我们会从他们基金高估值节点的外层链路,反向注入估值校正参数,范围在5到8个百分点之间。”
“精准打脸,不动声色。”唐若曦微微侧头,“用晨曦名义发公告么?”
“不,我们不出面。”麦麦提露出一抹狡黠,“倒不如让那个‘远能数据实验室’来发布。你不是一直留着它当影子牌面嘛?”
唐若曦点了点头:“嗯,好吧,那我顺便找人去和能源局智库那边通一下气。就说风电产业数据生态失真,可能会影响到碳定价模型稳定,这种话他们会感兴趣的。”
“你居然想打政策端了?”麦麦提有些意外。
“我只是想要让吴俊豪意识到,他不是在做项目,是在跟整个行业玩火。”
唐若曦淡淡一笑,“他越挣扎,动作越大,我们就越容易顺藤摸瓜。更何况,他的那些个LP……又有几个是干净的呢?”
她转身看向窗外乌黑的夜色,轻声道:“所以今晚之后,就让他们在流动性和合规之间,自己选一条路吧。”
隔天上午九点,上海外滩一栋历史保护建筑内,一场原本低调的“新能源资产配置闭门私享会”正在悄然变调。
原定主题是讨论“新能源估值修正与碳市场中期机会”,参会方涵盖多家早期进入风电赛道的LP机构,其中不乏头部的家族办公室、海外对冲基金驻华代表,以及一两家险资背景的直投部门。
可在会议正式开始前不到二十分钟,一份由“远景能源数据实验室”发布的研究快讯横空出世——《当前风电SCADA系统数据一致性初探:警惕链外模拟行为对资产估值造成结构性风险》
这份快讯没有点名任何企业,却一针见血地指出:“部分风电资产存在SCADA系统主链缺失、监测参数反向模拟、数据波动被算法强行顺滑等情况,可能导致估值高于资产真实发电能力。”
SCADA,是风电场的实时数据神经中枢,一旦数据不可信,整个估值模型也就成了“空气中建高楼”。
不到半小时,这则快讯被多位资深投资经理私下转发至会议群组,一时间,原本在休息区闲聊的LP们开始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声音低了下去,目光却愈发警觉。
一位来自明天系的基金合伙人皱着眉头低声问道:“诸位觉得这文里暗指的是谁?”
对面的能源专投经理已经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数周前刚完成尽调的那家风电制造商:“我们上个月才跑完海华重工那轮融资,数据的确过于完美,现在想来,太完美了。”
另一位来自北方资本驻沪代表冷冷地笑了一声:“我就说那批塔筒和桨叶系数根本不合理。还说是算法优化……现在好了,‘顺滑’得一塌糊涂哦~”
“所以你们要撤?”盛景资本的合伙人轻声问道。
“不急撤,但扩募肯定要缓一缓。我们在Pre-B那轮上的份额不多,最多先要求审计重审吧。”
会议尚未开始,主办方的联合管理合伙人就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对。
他立刻召集几位主要出资人,在会议室外的一个独立茶室展开了非正式讨论。
“你们手里有‘海沣系’那边份额的,今晚前最好重签一版风险备忘录。”他语气克制,“远能数据虽然没指名道姓,但这火烧得太蹊跷了,行业里谁在搞模型模拟,大家心里都有数。”
一位习惯于冷眼旁观的资深LP轻声问道:“远能究竟是谁背后的人?为什么现在突然下手?”
无人作答。
只有一位入行多年的产业顾问轻轻放下手中的普洱茶杯,语气悠远:“那是晨曦风电的影子部门,他们可从来不说话,但一旦说话,就意味着后面要动真格的。”
有人不信邪:“说得这么瘆?谁不知道现在晨曦和海华正在互相掐架呢!到底是现在行业风气不太对,听说鑫风——”
却被人立马打断:“嘘,闭嘴,这能说?”
人当然总是期待好的,就在他们抱着幻想时,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
海沣基金总部会议系统紧急推送了一条“高优先级”指令:因外部市场监测机构发布相关SCADA系统技术数据风险提示,请本部资产评估部、项目投研部、基金合规部三方于10:30前集中至二层小会议室,听取“管理合伙人临时指令”
十点半,海沣基金二层会议室,窗帘拉得严严实实,灯光略显压抑。
吴俊豪穿着一件深灰色高领衫,靠在会议桌末端的真皮座椅上,左手无意识地敲着桌子。
他一言不发,只盯着投影仪加载完成。
十秒后,晨能数据的那份《一致性初探报告》赫然出现在屏幕中央。
“这是他们放出来的第一张牌,”他开口道,语气平静,却透着某种蓄势待发的愤怒,“假数据、顺滑模型、估值失真……每一个词都精准击打我们的敏感点。”
“他们想干嘛?”投研部负责人忍不住问,“这不就是在引导LP恐慌吗?”
“恐慌是副产品,”吴俊豪冷笑,“主产品是逼我们撤资、逼我们自断血脉,逼我们在LP面前失信。”
合规部一位老法务轻声补充:“晨能虽然没指名,但根据我们内部梳理,短期内可能受牵连的,是那只用了‘提前模型包’的基金项目。”
“误伤个屁。”吴俊豪突然抬头,目光如刀:“他们是知道我们在用那个数据包,才下的这手棋。他们在等市场恐慌先动,再由LP侧发难。”
他沉默了几秒,随后迅速下达指令:全面冻结Pre-B轮扩募议程,改为“技术风险澄清期”,由内部主导发言权,避免外界先声夺人,坚决不让市场先入为主。
成“数据一致性专班”,由三人小组重新审视建模逻辑,必要时邀请境外第三方审计机构介入,释放“我们也在自查”的信号。
向核心LP定向发送一份“投资稳健预警通告”,明确指出:“近期某行业舆论异常活跃,海沣已就资产真实性展开主动验证;请LP保持信心,不建议擅自减配,以防错失项目价值修复机会。”
风控部补了一句:“要不要反咬,直接指控晨曦的数据干扰行为?”
“现在指控他们,就是承认我们用过‘被污染的数据’。”吴俊豪缓缓起身,目光阴鸷,“我不会给他们揪小辫的机会。”
他低声道:“现在的局面,叫‘系统性信任测试’,谁先露怯,谁就出局。”
会后,海沣迅速发动外部媒体资源。一连串署名“能源研究者”的社交账号在微博和专业社群发出看似偶然的帖子:
“晨曦系统闭环盲区严重?”
“自研建模是否缺乏外部验证?”
“国产SCADA是否真正可控?”
一场由数据导火的资本反噬,正在朝着“信息非对称制造者”的方向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