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面子易中海还是有的,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况且贾东旭也的确是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要不然易中海也不可能收他当徒弟。
“嗨,老易,你看这话说的,也就咱们几个不是媒婆,要不然给他说个也不是不行。”
“是呀,也就是咱们干不来这活,东旭这孩子我们还是清楚的。”
“放心吧,老易,都不是外人,这点是非还是分得清的。”
实际上易中海也并不是指望他们几个要怎么怎么着,就是想从挨近的开始慢慢的改变他的名声。
至于说亲这个事他已经想好了,城里面的不行,乡下的还有。
“那就感谢几位老哥哥了,贾嫂子也说了,这两天给买台缝纫机回来,结婚了也该添置点东西。”
这可是一件大事,一台缝纫机的一百四五十块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易中海现在说出来就是为了给贾东旭的结婚造势。
动了这么大的阵仗,就是为了早日的成亲,这个时候要是有哪个不开眼的敢说风凉话,在中间捣鼓那就真是结仇了。
“老易,这可是咱们院里的头一份呀,等到我家光齐结婚了我也得好好准备准备。”
“是呀,缝纫机可比自行车实用多了,咱们距离上班得地方也近,买缝纫机挺好的。”
“哎,大清,东旭之后就是你家得傻柱和老李家的李全了吧,你也该早做准备了,可不能差劲了。”
“嗨,傻柱现在刚过去学厨,等他学两年了,我想办法把他也给弄到钢铁厂上班,有个手艺饿不死算了。”
......
也刚好今天是周日,一天的休息时间,没什么事,喝着聊着也尽兴了。
从捐款的事情结束没几天,零零星星的就有人在说贾东旭的好话。
这几天贾东旭可以说是过得很开心,自从他拜师易中海的事情被有意无意的传开之后,场子里说风凉话的也少了。
本来他都快被遗忘了,再加上做了不少的贡献,现在又有了易中海这个老师傅的靠山,可以说是很有前途的。
为了自己徒弟的事情易中海还是很上心的,跑了很远的地方找了一个媒婆。
“张大姐,贾家的事情还是要麻烦你多费心了。”
原本人家张媒婆是不愿意见易中海的,可是谁让他出手太阔绰了呢。
“唉,易师傅呀,这事也不是我不想帮忙,只是实在是能力有限呀。
就贾家那个名声你也知道,虽然最近好了不少,但是这附近大大小小的媒婆谁不知道。
我这也是要吃饭的呀,不能因为你这一个事情,往后我还怎么做?”
虽然她也想赚这个钱,但是轻重缓急她还是分得清楚,这钱拿的烫手。
易中海也知道人家说的是实话,想要找一个城里面的姑娘确实是不容易了,若是想等一年两年还行。
“嗨,我也知道这事情不容易办,我这次过来也和贾家已经商量好了,也不是非要找城里面的,附近农村的,有合适的也可以。
我们不要求有文化,也不要求有工作,但是要认识字,长相也得说得过去,这不过分吧。”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不管什么时候,都讲究门当户对,当一方面得标准降低了之后,就必定会对其他的要求高一点。
“这年头,在乡下识字的也有不少,我对附近的这几个村子还是很熟悉的。
既然是易师傅你开口了,再怎么难办我也要给你找个合适的,不过就是得等两天,我也得先下去看看。”
“那没事,这种事情也急不来,不过我们这次准备的还有一台缝纫机当作是结婚的大件,肯定不会亏待人家姑娘的。
还是麻烦你也上点心,放心吧,等到成了之后,媒礼是少不了你的。”
原本这个张媒婆也并没有多重视,看在钱得份上,她也会去这附近几个村子转转,有合适的也不会藏着掖着。
但是现在听说人家缝纫机都准备了,那就更加上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