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陈新马上组建了一支研发团队,专门攻克多味花生的口味难题。
在栗子和核桃的开发上,陈牧则把重点放在了加工工艺和包装上。为了让栗子更好剥,团队反复试验,研发出一种独特的开口技术;核桃则主打小包装,方便携带和食用。包装设计团队也没闲着,他们结合当下流行元素,设计出一系列新颖、吸引人的包装。
在食品公司的研发车间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地上堆满了失败的多味花生样品,还有试验用的栗子壳。陈牧满脸疲惫地看着手中那袋味道又没调好的多味花生,重重地叹了口气。一旁负责栗子开口技术的小赵也垂头丧气:“陈总,这开口技术怎么调都不行,再这样下去,新产品根本没法按时上市。”
陈牧强打精神安慰大家:“别灰心,咱们再想想办法。”可他心里也清楚,时间紧迫,难题却一个接一个。研发多味花生时,团队想尽办法,传统工艺试了个遍,花生的味道总是差强人意,调料不是附着不均匀,就是放几天就没味了。为了找到新方法,他们日夜守在车间,一次次尝试,结果却只是浪费了大量原材料,研发进度也被严重耽误。栗子开口技术同样让人头疼,开口大了,栗子容易受潮变质;开口小了,消费者剥起来费劲,反馈很差。团队反复调整设备参数和加工流程,可始终找不到完美方案。
与此同时,采购部的张经理匆匆走进来,一脸焦急:“陈总,不好了!咱们的栗子和核桃供应商又出问题了。这次送来的货不仅数量不够,而且不同批次的品质差别很大,这可怎么办?”陈牧皱起眉头,这原材料供应不稳定的问题已经困扰他们许久了。栗子和核桃对品质要求极高,优质原料产地分散,供应商时常掉链子,不是不能按时供货,就是送来的货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产品口感一致性,采购团队每天都疲于奔命,筛选和管理供应商。
财务经理也跟着进来,带来了更坏的消息:“陈总,新产品研发到现在,成本已经超支了。新口味研发、新包装设计,还有严格的品质把控,花了太多钱。多味花生研发投入巨大,包装材料为了新颖独特,价格也不菲。但市场对零食价格很敏感,定价高了肯定影响销量。”陈牧感到压力如山,他必须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想办法降低成本,可这谈何容易。
就在陈牧焦头烂额之时,陈新走进了研发车间。他看着儿子疲惫的样子,拍了拍他的肩膀:“牧儿,别慌,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父子俩坐在堆满样品的桌前,开始商讨对策。
陈新说:“我打听到行业里有个很厉害的老专家,在食品加工技术方面经验丰富,我打算把他请过来。”陈牧眼睛一亮,虽然请专家花费不菲,但或许能解决燃眉之急。很快,老专家被高薪聘请来了。他一到公司,就一头扎进研发车间,仔细研究多味花生和栗子加工的每一道工序和设备参数。随后,他组织技术团队开了多次研讨会,提出调整调料混合顺序、改进炒制火候控制等建议。按照老专家的方法一试,多味花生的风味附着难题竟然真的攻克了。对于栗子开口技术,老专家建议采用新型激光辅助开口设备,精准控制开口大小,既保证了栗子的完整性,又解决了易变质的问题。
陈牧也没闲着,他主动联系了当地一所高校的食品科学实验室。在实验室里,陈牧诚恳地表达了合作意愿,没想到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联合成立了科研项目组。高校实验室提供了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专业研究人员,帮助新牧公司深入研究食材特性和加工原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项目组发现通过对花生进行特殊预处理,可以增强其对调料的吸附能力,从而稳定多味花生的风味;对于核桃,他们研发出一种低温烘焙技术,不仅保留了核桃的营养,还改善了口感,新产品的品质得到了质的提升。
陈新在公司内部也没放松。他鼓励技术人员大胆创新,设立了专项奖励基金。技术骨干小李受到鼓舞,提出将多味花生制作过程模块化的设想。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这个设想成功优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调料附着的稳定性。同时,团队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团队成员们日夜奋战,不断尝试不同的调料配比和制作工艺。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改进,终于研制出了蒜香、奶香、麻辣等多种口味的花生,口感酥脆,味道浓郁。在栗子开口设备上增加了智能检测系统,实时监测开口大小和质量,有效解决了开口不均匀的问题。
随着一个个难题被攻克,食品公司的新产品研发终于步入正轨。车间里又充满了希望和活力,大家都期待着新产品能在市场上大放异彩。
新产品推出前,公司销售带着样品去各大超市和小卖部进行试销。商家和消费者的反馈都非常好,尤其是多味花生,试吃的顾客赞不绝口,纷纷表示愿意购买。这让陈牧信心大增。
新产品上市后,迅速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销量一路飙升。原本闲置的产能被充分利用起来,车间里机器24小时不停运转,工人们加班加点赶制订单。
随着新产品的成功,食品公司在零食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扩大。但陈牧和陈新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们深知市场竞争激烈,只有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在商海中立足。于是,他们又开始着手规划下一轮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计划,为公司的未来发展绘制更加宏伟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