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赵书屿拿着信件走到庭院,侧耳听了听周围的声音,确定没有任何异常的动静后赵书屿提气轻身跃起,足尖在墙上轻点借力,轻飘飘的越过围墙翻到隔壁院子。
刚落地,屋内就冲出两个身高八尺的青年男子,赵书屿明显见他们正要拔剑,发现是他立马收回。
“原来是赵公子,有失远迎,不知赵公子突然过来所为何事?”
赵书屿点头,“你们这里谁做主,我找他有要事。”
“老大在书房,赵公子请跟我来。”一个青年笑着应道,转身带路往书房走。
赵书屿提步跟上。
书房门口,青年男子敲了敲门,扬声喊人,“老大,隔壁赵公子来了,说是找你有要紧事。”
话音刚落,屋内隐约传来脚步声,随后房门打开,正是中午才见过的宁一。
“赵公子快请进,我们书房详谈。”
赵书屿颔首,快步走进书房。
宁一提起桌上的水壶给赵书屿倒了杯水,“我们都是粗人,喝不惯茶,家里也没有备茶叶,还请赵公子将就喝点水。”
赵书屿摆了摆手,很捧场地端起来喝一口,随后掏出刚写好的信放在桌上。
“我这里有一封信需要尽快送给堇安兄,宁家门路广,还请宁公子帮我送信。”
宁一本就是宁堇安留下保护楚宁和赵书屿的,很爽快的点头应下。
“赵公子客气了,世子让我们四人留下来便是为表少爷和赵公子做事的,赵公子有事直接吩咐便是。”
宁一盘算着路程,给出大概时间,“我会安排快马百里加急将信送给世子,大概四五日便能到。”
赵书屿听着心下微惊,京都距离临安府走水路都得花费一个月,他们的人竟然只需要四五日便能到。
之前他从平阳县给宁堇安寄送东西可是走了快两个月才送到。
“好,送信要快,但信件内容切记不得外泄。”
宁一看着信封上的火漆,认真点头。
宁氏商行有专门的情报收集系统,自然也有严格的送信渠道,送信的都是千里良驹,沿途有驿站换马,甚至比官家驿站的准备还要齐备。
“赵公子放心,定然不会丢失信件,不知赵公子是否还有别的吩咐。”
赵书屿摇头,起身告辞,学生伤不起,得赶紧去书院,时间要来不及了。
回到庭院,赵书屿原路返回,拎上书箱往出门往书院赶。
恰好遇到蒋郁离,自从赵云有了好消息,他最近也开始卡点上学,恨不得把所有课余时间用来陪着赵云。
八月份书院会放一个月的授衣假,最近几日陆夫子上课明显在抢进度,偏偏陆夫子的抢进度不是囫囵将课业跳过,而是不停地讲,把课上讨论换成课后作业来巩固当日学得文章。
赵书屿中午说好困是真的,上午正襟危坐两个多时辰,还要保持思维专注应付陆夫子随时抽检,实在是有点累。
两个刚刚走到课室便发现不对劲,往日钟声响起前课室内都会有讨论说话声,今日竟然这安静。
赵书屿狐疑的走到门口,果然,从未早到的陆夫子竟然已经到了。
卡点达人今天被陆夫子逮个正着。
“你们两个就住在书院外面,却老是卡着钟声进课室,真是按时点卯,一点时间都不愿意多浪费在课室里。”
陆夫子端坐在讲座之上,手中的长棍在书案上轻轻敲击,漫不经心的瞟向赵书屿和蒋郁离。
蒋郁离暗叹倒霉,他可就这几日开始掐着点来。
赵书屿将书箱放在地上,恭敬的作揖行礼,“抱歉,陆夫子,家中有事需要处理,下次我会早点到。”
蒋郁离跟着作揖,“抱歉,陆夫子,我家夫郎最近身体不适需要人照看,家中也没个帮手,我只能利用空闲时间陪伴,下次我也会早点到。”
陆夫子自己也喜欢按时点卯,心里对于赵书屿二人的行为并没有意见,最重要是的他们二人的成绩很好,特别是赵书屿,陆夫子对其寄予厚望。
只是在课室里不得不装出严师的样子,读书最忌浮躁,评誉过高容易让学生变得骄傲,还是的压着才行。
“好了,念在你们进课室后上课钟声才想起,这次就不罚你们,回去坐下。”
赵书屿:“多谢夫子。”
蒋郁离:“多谢夫子。”
两人拱手行礼道谢,回到座位,快速取出书籍和笔墨。
一侧的徐佑卿悄悄对赵书屿眨了眨眼,眼中俱是敬佩之色。
赵书屿:“......”
陆夫子手中长棍连敲书案三声,众学子纷纷抬头挺胸,正襟危坐。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今已经七月底,距离明年乡试只有一年时间,其中还要扣掉放假和赴考的时间,你们在课堂上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切记一定要抓紧,不得松懈。”
“是,多谢夫子。”
众学子齐声应诺。
陆夫子:“好了,我们接着上午讲经义。”
......
“林笙。”
林如海站起身,恭敬的应声,“学生在。”
陆夫子:“昨日你的经义写得一塌糊涂,要多和同窗请教,闭门造车不可取。”
“是,多谢夫子教诲。”林笙恭敬的回答。
陆夫子看向起学子,“你们也是一样的,不懂就要问,好了今日便到这里。”
与此同时下课钟声响起。
赵书屿:陆夫子才是卡点达人,多上一分钟的课都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