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之,他又记起刚才罗国荣的话,于是问道:“刚才您说这是半本笔记?”
“是的。我师父的学厨笔记有两本,你这一本是前半本。可惜的是,后半本我没办法拿来,因为在我师父的儿子手中。”
听完他的话,何雨柱还有些遗憾,不过,他立刻就想到了,以后找机会,他也要去蓉城,找到黄敬林的儿子,可以用这半本笔记来换取阅读后半本的机会。
厨师之间的交流学习非常正常,而且饭庄是乐见其成。
午后,后厨,厨师和帮厨们都找地方休息,里面只有何雨柱和罗国荣。
“柱子,中午吃饭时,你把我惊着了,我实在没想到,你做的开水白菜丝毫不比我差,酸菜鱼的味道让我到现在都在回味,相当不错。我在你这个年纪,可是才刚刚学厨。”罗国荣叹道。
“罗老师,您太客气了,我年纪小,见识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您可不能敝帚自珍。”
罗国荣,几乎可以说是华夏厨艺第一人,宗师级存在,因为罗国荣的年纪和实力,也因为何雨柱的坚持,罗国荣现在也以“柱子”称呼何雨柱,而何雨柱以“罗老师”称呼罗国荣,罗国荣能坦然接受这个称呼,说明是把何雨柱当后辈了,或者说是当成记名弟子了。
“哈哈。你放心,我肯定不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罗国荣的午饭吃的稍微有点晚,是在丰泽园解决的,由何雨柱请客,专门做了开水白菜和酸菜鱼这两道菜,两人还专门进行了讨论交流,罗国荣是川菜宗师,尝过之后,立刻就能想到制作方法,又经过交流,他如果制作这道菜,已经和何雨柱没有什么两样。
尝过了何雨柱做的菜品,现在,是罗国荣开始制作竹荪肝膏汤,只见他选用的是鸭肝,用一个小锤子将肝锤成泥状,将里面的肝筋挑除,加入葱姜料酒和胡椒水去腥,腌制5分钟后,再加入一个鸡蛋清,加入清水后用绸布过滤,不要肝肉,只要肝汁,然后上火蒸熟成肝膏,然后在备好的清汤中加入竹荪。
竹荪肝膏汤
“来,柱子,试试汤。”
何雨柱也打量着汤品,外表平淡如清水,但是香气清香,汤水柔滑,他拿起一个勺子,从肝膏边上压断一点儿肝膏,连汤带水送入口中。
“嗯,汤鲜膏醇,香滑迷人。”
说完之后,他又用勺子舀起一段竹荪,又赞叹道:“竹荪脆嫩清香。罗老师,这道菜,蕴藏着惊人的味觉宝藏,非常难得。”
“其实,这道菜严格的说,并不是我发明的,以前就有传说,以前就叫做肝膏汤。但是,很遗憾,这道菜失传了,我就是根据传说,又结合开水白菜才研究出来的,与历史上的肝膏汤并不是同一道菜。”
“嗯,这道菜可以说是一道功夫菜,手艺考究,很耗费心力,稍一不注意火候和时间,肝膏就会变得十分粗糙,影响口感。而且,蒸的时候,火势不能太大,不然肝膏容易变形走样。”
罗国荣同意他的说法,接着说:“没错。肝膏制作虽然复杂,但是清汤才是关键。这方面,你已经完全掌握,不过,清汤的制作还能有所变化,除了瘦猪肉、老母鸡、干贝、火腿、鸡爪、猪骨、生姜等食材外,我还曾经加入过桂圆,味道会多出一丝清甜。”
何雨柱点点头,含有清甜味儿的汤,小孩子喜欢食用,也算一个不错的小变化。